c
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北京荣达信新技术有限公司 特征?高强?早强?大流态?微膨胀?耐老化、耐酸碱腐蚀 经上百万次疲劳试验、50次冻融循环试验、3000小时****试验均未出现外观缺陷,且在机油中浸泡30天后强度明显提高。 ?可以在-15℃以上环境温度施工 用途 ?CGM-J灌浆固定:设备基础、地脚螺栓、钢结构柱脚底板、桥梁盆式橡胶支座、桥梁伸缩缝、风电场机座预应力张拉锚栓、轨道道钉及各种结构件。 ?CGM-1灌浆加固:梁、柱截面增大及剪力墙增厚。 ?灌浆填充:混凝土接缝、孔洞等灌浆填充、封堵。 ?应急抢修及有低温要求的施工工程 技术参数 项 目 CGM-J1 CGM-2 CGM-1 HGM-4 流动度(坍落度) 与时间关系 初始值 ≥290mm ≥340mm ≥650* ≥300mm ------ ------ ------ ------ ------ 抗压强度与 时间关系 2h抗压强度 ------ ------ ------- ≥20Mpa 1d抗压强度 ≥20Mpa ≥20Mpa ≥20Mpa ≥35Mpa 3d抗压强度 ≥40Mpa ≥45Mpa ≥40Mpa ≥45Mpa 28d抗压强度 ≥65Mpa ≥65Mpa ≥65Mpa ≥65Mpa 膨胀率与 时间关系 3h竖向膨胀率 0.1~3.5 0.1~3.5 0.1~3.5 0.1~3.5 24h与3h的膨胀值之差 0.02~0.5 0.02~0.5 0.02~0.5 0.02~0.5 注:执行标准:GB/T50448-2008 荣达信?牌高强无收缩灌浆料(CGM) 施工 ?基层处理: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,不得有碎石、浮浆、浮灰、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,灌浆前24小时,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,并清除积水。 ?支设模板: 模板与基础、模板与模板间的接缝处要封闭;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左右;模板**部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。 ?参数计算:用水量12~14%,材料用量2280~2400 kg/m3。 ?材料制备: **采用机械搅拌方式,搅拌时间一般为1~2分钟(严禁用手电钻式搅拌器)。每次搅拌量应视使用量多少而定,以**在可操作时间内用完。严禁掺入任何外加剂、外掺料,特殊情况请与厂家技术部门联系。 ?灌浆方法: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前,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灌浆方式。 ?灌浆施工: 从一侧灌向另一侧,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应从一侧或相邻的两侧多点进行灌浆,直至从另一侧溢出为止,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。且灌浆开始后**连续进行,不能间断,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。 混凝土结构改造和加固: 1当混凝土柱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加固时(图5.3.2)愿混凝土柱与模板的间距B不宜小于60MM,且应采用四类水泥基灌浆材料。 2 混凝土柱采用外粘型钢法加固(图5.3.3),当原混凝土柱表面与型钢的间距B小于60MM时,宜采用 一,二,三类水泥基灌浆材料。 图5,3,2 混凝土柱加大截面法 图5,3,3 混凝土柱外粘型钢法灌 灌浆加固 浆加固 1— 水泥基灌浆材料;2—模板 1—水泥基灌浆材料;2—原 2— 新增箍筋;4—原混凝土柱 混凝土柱;3—原混凝土面 5—原混凝土面;6新增纵向钢筋 4—外粘型钢 5.3.4混凝土柱采用干式外包钢加固法加固(图5.3.4),当角钢与模板的间距B1,不小于30mm,且角钢与原混凝土柱的间距B2不小于20MM时,应采用四类水泥基灌浆材料。 5.3.5 混凝土梁采用加大截面法加固(图5.3.5),当梁侧表面与模板之间的较小间距B2不小于80MM时,应采用四类水泥基灌浆材料。 5.3.6 楼板采用叠合层法增加板厚加固(图5.3.6),当楼板上层加固增加的板厚B1不小于40MM,或楼板下层加固增加的板厚B2不小于80MM时,应采用四类水泥基灌浆材料。 5.3.7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的蜂窝,孔洞以及柱子烂根的修补,当灌浆层厚度不小于60MM时,应采用四类水泥基灌浆材料。 图5,3,4 混凝土柱外包钢法灌浆加固 1— 水泥基灌浆材料;2—原混凝土上柱 2— 外包角钢